医疗剧一直以来都是影视圈最热衷的行业剧。
因为医院本身就是个充满故事性和戏剧冲突的地方。
来来往往的患者和他们背后的家庭,千奇百怪样的病症,从常见病到各种疑难杂症……生与死每天都在这里上演。
而医生就是这生死场上的常驻军。
他们不仅得和死神抢人,和病魔掐架,还深陷「医患矛盾」和「职场斗争」之中。
这一切都让医疗剧成了行业剧中的中坚力量。

前段时间鱼叔推荐过的,时隔7年回归银幕的《紧急救命3》,就是围绕着直升机急救医生展开。
因为多年积攒的火爆人气和超强的卡司阵容,该剧一度在豆瓣冲上9.3的高分。
不过现在已经回落到8.9了。

除此之外,日本还有神级医务剧《白色巨塔》,评分一直稳定在9.5。
而这部剧集更偏向于关注医院内部的权力争斗。

其实国产经典的医疗剧其实也不少,比如成为回忆杀的《妙手仁心》、《心术》等。
还有真实展现医院万象的全景式纪录片《人世间》。
豆瓣9.6,超过80%的观众给了满分。

美剧中,关于医务题材的就更多了,相比之下也更为成熟。
像陪着我们一起长大的《实习医生格雷》已经出了13季。

而大热的《豪斯医生》几乎每季评分都破9。

但在鱼叔心中,下面这部才是医务剧的Top1。
周一清晨
Monday Mornings

与外面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医务剧不同,这是一部纯粹关注医疗的剧集。
只出了一季,一共10集,不需要等,一天就能刷完。
豆瓣评分9.0。

医务剧的盛行,让好剧层出不穷的同时,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烂剧。
如何避免踩雷?
有一个很简单的鉴别方法:越专业,越好看。
医务剧,不应该只是借这个场景,讲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故事。
鱼叔觉得,这是对题材的浪费。
专业性,是医务题材的最低标准。
而这部鱼叔私藏几年的好剧,毋庸置疑,是我看过最专业的医务剧。
因此排在鱼叔心中医务剧的第一位。
本剧改编自桑贾伊·古普塔的《切尔西综合医院》。
桑贾伊·古普塔是本剧的执行制片人,也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。

他既是一名出色的神经外科医生,又是CNN(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)首席医疗新闻记者。
医生兼记者的双重身份让他在事故报道现场既能参与营救,又能专业的报道。
他曾经在美国航空母舰卡尔文森号上,为一名12岁的海地女孩动手术,取出了她头盖骨中的水泥碎片。
伊拉克战争期间,他也深入战区报道医疗工作,其间多次参与紧急脑外科手术。
他也是H1N1爆发后,深入墨西哥被封锁的医院,最终追查到全球首例病患并发回一手报告的第一人。
奥巴马出任总统前,有意提名他为美国公共卫生局长,但被他婉拒。
《周一清晨》由桑贾伊·古普塔扛旗,其专业性当然有保证。
而除了「专业性」之外,本剧更多的是「反思」。
故事围绕外科医生特有的「周一清晨召开的例行研讨会」展开。

这个研讨会其实更像是个「批斗会」,每一个医生,都有可能成为讲台中央被开刀的对象。
无论你是德高望重的老领导,还是业界数一数二的妙手神医。
无论你做了一场失败的手术,还是在鬼门关拉回一个人获得众人喝彩。
每一个医生都有可能,成为被「批斗」和引发讨论的对象。
剧集一开篇,就是一个被同事戏称为“007”的医生。
他因为职业惯性,仅凭经验,让一名骨癌患者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。



“007”的外号就是暗讽他「合法杀人」,在研讨会上他被直接革职。
除了007这样不称职的医生,研讨会上更多出现的是“好医生”。

例如这位同行眼里的优秀医生,以医学院第一的成绩毕业。
工作当中也是矜矜业业,充满责任感。
但由于团队中的护士在配药环节疏忽,导致了医疗事故。
身为一台手术“船长”的他,也不得不承担所有责任。
因为“医疗事故”这类原则性事件,在切尔西医院是零容忍的。
就算你没有任何直接责任。
切尔西医院的掌舵者,也是周一清晨例行会议的主持者,胡佛。

他是切尔西医院荣誉和尊严的维护者,他有一双极具洞察力的眼睛。
他的桌上摆着一壶水,不时将水杯倒满,喝上一口。
这是他的标志动作,代表着审判开始。

而被他邀请到台上接受审判的人和事情,很多时候都是出人意料的。

医院中最顶尖的外科医生「泰」,也无法避免地多次登上讲台。

他的病患中有个可爱的小男孩。
送医的时候,脑瘤已经扩散得到处都是,病情已经重到无法医治,死亡是早晚的事。
最后因为失血过多,没能挺过手术。
当所有医生都在安慰「泰」的时候,胡佛却对此产生了质疑。
小男孩出身于单亲家庭,父亲音讯全无,因此并没有调查他父亲的病史。
手术失败后,胡佛没有息事宁人。
而是追查到了男孩父亲的病史,发现他患有血友病——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。
这就意味着,男孩在手术中极有可能因为大出血而身亡。
他认为,这个孩子确实活不了多久,但不该在昨天死去。


除了医生们可能会出现的疏忽以外,《周一清晨》有着不一样的高度和深度。
剧集越往后,越会讨论一些更为深刻的医疗伦理,和模糊的道德地带。
比如,医疗标准应不应该因人而异?
这个问题好像不用多想。
当然不应该,人生而平等,因此享受的医疗也应该是平等的。
可是如果是一个连自己生命都不珍惜的人呢?
切尔西医院就接到了这样的极端病例:患者跳楼自杀,被树枝戳穿了肠胃,危在旦夕。
唯一可能获救的方法是做移植手术。
可是将器官移植到这样的人身上,究竟值不值得呢?
他一心求死,说不定哪天又自杀了。
这是否是对捐献者的不尊重?是不是浪费宝贵的医疗资源?
况且还有那么多渴望活下去的人在等待着捐赠的器官,对他们是不是也不公平了?
但是,医疗标准应该以患者是个怎样的人就改变吗?

周一清晨的会议上,就算做了所能做到的最好,也会被拉上台「反思」。
医院最得民心,处世最妥当的“虎爷”,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病患。

这个女患者被马蹄踢伤,胸腔严重积血。但她和家庭却因为宗教信仰,不愿意扎针抽血,决定放弃治疗。
“虎爷”在劝解无效的情况下,瞒着他们私自抽掉了积血,救了女孩的性命。
这件事做的无可厚非,甚至可以说,是这个棘手事件的最优解。
可是最优解,就不许要讨论了吗?
这个看似偶然事件背后,一定有客观的潜在的矛盾存在。
现代医学和宗教信仰,便是这件事情背后不可调和的矛盾。
作为医者该思考的是什么?不是一味质疑他们的信仰。
因为这些看起来「愚昧的信仰」,是他们愿意舍弃生命去维护的。
这就值得医者去尽力尊重和守护。



《周一清晨》结构清晰。摆出事实,深入分析,再引发思考。
每一集都有一两个典型病例,和相对应的「研讨会」。
胡佛在会议上对医生们的责难,很多时候看起来都显得太过苛刻。
何况,他所面对的都是业内顶尖的医生,而且都是职业素养极高的好医生。

但是他始终紧绷着神经,谨慎地对待可能发生的问题。
就像他说的:
我在这里的工作,
不是简单地阻止那些不称职的医生祸害病人,
而是让那些好医生尽职尽责。
医生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又鲜活的人。他们有患病的器官,却有完整的人格。
救死扶伤是医生的本职,但一个好医生该做的远不于此。
医患关系、医疗体系中有太多灰色、暧昧的区域。
作为院长的胡佛,本可以撒手不管。轻轻松松的当个全国顶尖医院的院长。
而医生们呢,本也可以借着自己精湛的技术,业内的名气,沾沾自喜。
可是周一清晨的会议从未停止反思。
没有人缺席,每个人坦诚地接受审判。

本剧更是一场针对医生这个行业的「手术」。
从常见病到疑难杂症,细细盘查,百无禁忌。
他们是一群自愿站在道德顶端进行自我批判的人。
站在道德顶端不冷吗?
是的,高出不胜寒。
但初心炽热,便不怕霜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