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感谢邀请,刚好前天晚上看了《大赢家》,那就来谈谈我自己的感受吧!
看完之后,给我的感觉是:作品完成度比较高。
因为个人对电影的热爱以及对电影从业者的尊重,评价电影时会相对温和,并且不提倡像某些网络暴民那样,不管懂不懂电影或者有没有认真看过几部电影就一通狂喷,喷到体无完肤为止。需要知道电影是一门最伟大的综合艺术,完成一部电影需要几百人几千人共同努力几个月甚至几年。先不论电影的艺术水平怎么样,完成度高就应该受到最基本的尊重!
同时要说明的是,现在网络上也在流行一些完成度极差的电影,他们在用实际行动污蔑所有喜欢电影的人的审美和智商,对这些电影我是支持无底线批判的。
电影完成度高与低,不受预算大小影响,不受演员演技影响,只受主创态度影响。凡是看过1000部电影的人,对这一点都会深有体会。
虽然大鹏近几年的作品毁誉参半,但也能看出他的努力。客观的说,作为《大赢家》的男一号,大鹏的演技没能扛起大旗,其余配角也只能算是个人正常水平发挥。所以,这不是一部优秀的作品,但是一部合格的作品。

至于无脑水军借改编翻拍一事对《大赢家》狂喷滥骂就有点过分了。日版和韩版我没有看过,也不知道是不是会把《大赢家》比的体无完肤,但我相信任何艺术作品的水平高低有相对,也有绝对。
欧洲的月亮不比中国的圆,美国的空气不比中国的甜,跪舔日韩也不会有人给你钱。
说完对《大赢家》的态度,再聊一聊由《大赢家》想到的作品。
看完《大赢家》之后,第一时间想到的,就是多年前的一部港片《老笠》和更久之前的一部《夜店》。


三部电影的共同之处:
1、成也空间,败也空间。
剧情都主要发生在一个相对狭窄的空间里 —— 便利店 / 银行,主要人物的矛盾冲突和表演“空间”都受到极大的限制,考验编剧和导演功力,当然也更加考验演员演技。结果就是让观众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剧情发展、矛盾冲突、人物塑造。
2、人物越少,关系越硬。
三部电影的主要人物都不超过10个,加上需要打破固化空间、推进剧情和点缀剧情的客串式人物也基本不超过15个。人物越少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明显,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也会更加清晰。这既是对作品的要求,也是作品应该呈现的结果。
3、核心人物,引爆剧情。
《大赢家》的严谨,《老笠》的老嘢,《夜店》的何三水。他们三个人身上都自带引爆剧情光环,在有限空间和有限人物的情况下,负责凭一己之力贯穿全片,串起所有支线关系和剧情,并逐个引爆所有人的矛盾。
4、黑色幽默,从一而终。
三部电影都大玩黑色幽默,将世俗百态、人心叵测、人情冷暖在有限的空间里无限放大,让人笑过后有思考,思考后有哀叹,哀叹后有自省,自省后有回味。
5、小成本,高质量。
三部影片都没有大制作,属于小成本电影范畴。没有豪华的主创班底,没有高规格的宣发推广,但无一例外都保证了较高的完成度。
基于以上5个相似而且有一定可比性的维度对三部作品进行排序的话,应该是《老笠》——>《夜店》——>《大赢家》。
空间角度,《老笠》和《夜店》更纯粹,剧情推进和表演难度更高,但最终效果明显更好。人物角度,《大赢家》的主要人物矛盾过于单一和流于表面,没有强大到支撑起整部电影,而次要人物矛盾又显得不清晰不自信,没有对整体剧情形成烘托,使得整部影片略显干瘪。黑色幽默嘛,见仁见智,个人感觉《大赢家》还是略带一丝咯吱人的生硬。毕竟黑色幽默要的是笑后带泪,而不是一边说教一边说笑。
一家之言,难趁百人。
如果您也认同笔者所言,就请点个赞吧!
如果您有不同意见,欢迎共同交流指正!
说到喜剧电影,我想再看一遍星爷的《算死草》跟《整蛊专家》,没啥,就是为了想开心去看的。